《看见》书评。

girl making hand gesture on her face

我第一次认真的去理解记者这个职业是从李海鹏的《大地孤独闪光》开始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新闻报道也可以把文字写得这么漂亮,真实的故事原来也可以这么的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发现这个世界竟比我原来以为的更加残忍。

与此同时的,我更愿意相信李海鹏的风格只是新闻的冰山一角,每一个记者都有可能对事件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们关注的不同,他们生为记者的职业理想也不同,柴静说:我关注事件里面的人。坦率的说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独立的视角,因为同情,怜悯这些看似优秀的品质用到新闻调查中都有可能让一切变得偏离原有的轨道,记者似乎应该更冷血一些,看到残酷更面不改色一些。

2013年元旦,南方周末遭遇到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或者危机,如今危机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但却前所未有的唤起了更广泛的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关注。我并不完全认同南周尤其是南周官方微博的很多态度,但我看过太多的报道,从那之中看到了太多真实的中国,我对这个国家依然怀有梦想,所以我尊敬所有为了这个梦想而置身最前线的新闻战士,他们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成熟的职业操守,这个国家更深蒂固的一些观念让许多人一边给自己披上道德的外衣在文字里享受批判的快感而迷失初衷,但这并不妨碍这一整个群体让人敬佩,他们是真正的在改变着这个世界的人,谁怀疑谁没良心。

毫无疑问,柴静则是这个领域里的另外一面,一种另类。

她告诉你在体制内依然可以玩文艺范儿,告诉你在央视依然可以至少部分可以坚持理想。《看见》并不是一本值得反复去读的书,一遍即可;柴静的文字功底也真的乏善可陈,这本书值得一看的原因无非只有一个: 接地气儿。这是相对真实的记者生活,虽然甚至并不能称之为大部分记者生活的缩影,但我仍然很感谢这些文字让我看到了善良面对体制,嫉妒面对诡辩,坚持面对现实那些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走下去的,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很多的反思和碰撞,对已然正确的那些善意和怜悯之间的思考,对记者这个职业不断的重新定位,你看到的是她如何在两难里不断的去做那些认为对的事,并不断的告诉自己曾经以为的正确未必长久,正义和理智才能唯一长存。

“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于是很自然的,你会想到一些旁的事。那些游走在这片土地上的戾气,那些嘲讽的声音。我始终认为读书人是有责任的,这个名称很重,读书人需要扛起这个社会进步的责任,需要带着批判去看待一切,批判的目的是建设,倘若没有随之而来的建设之音,批判则从来都没有道理,我很喜欢的另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照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所以与君共勉,所以《看见》五星推荐。

以上。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